前几天,阿里深藏了3年的项目, 新智造犀牛工厂 正式上线了。
它要做两件事:
第一、以销定产,做到小单快反,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。
第二、赋能服装工厂,做到“合理安排产能”。
有人觉得这就是模仿当初 Zara的“快反”模式 ,新瓶装旧酒,阿里不是赋能,而是想整合产业上下游形成垄断。
有人说这是阿里进军制造业,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生产,实现生产升级。
那么,中国底层的服装加工厂乃至低端制造业的困境有哪些?阿里的犀牛工厂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些困难吗?位于底层代工、加工的劳动力型小企业如何转型升级?
犀牛工厂是阿里新制造的尝试,核心在于用数字化解决销售到制造的关系。
从双方模式的衔接来看,淘宝店需要多品种、少数量、快翻单、常上新的模式,满足顾客更多选择的要求,快速转款的要求。
而生产厂商,希望少批次,大批量,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效率,而降低生产的成本。
少批次、大批量、少转款可以让制造厂商在供应链端获得更多的谈判优势,在生产端能够规模化生产,提升生产人员和设备的效率。
目前的数字化工厂更多解决生产过程数字化;解决生产订单和供应链衔接的问题。
但是如何把生产能力和零售端有效对接,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。
标准化批量、配件标准化的产业中,以及生产没有进行结构化装配的行列当中,这种模式是可行的。
比如说汽车行业,配件的使用周期相对比较长,各种参数相对固定。
只需要在设计当中考虑到通用尺寸做接口,在销售端获得订单之后,进行拆解成相关的配件,到生产端进入生产线; 把供应链数据和供应商对接,按照下单时间及时把产品配件送到生产线,按照生产周期,把产品通过物流交付给订单客户。
服装行业的新制造,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款式变动太快,物料变化太大,缺少标准配件和标准接口。
所有的缝纫大部分需要人工完成,所以这种新制造的部分衔接难度很大。
那么犀牛工厂的新制造能不能解决供需双方的矛盾?用数据对接淘宝的小卖家和小工厂之间的衔接呢?
市场预测能力和清库存能力是中小规模工厂所不具备的。每年有很多工厂都会因市场预测失误而导致产品库存积压,欠钱甚至倒闭,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工厂主跳楼的新闻。
但再难的路总是要有人去走。
对于阿里来说,他们目前所表达的是真的想解决问题。特别是解决淘宝商家多样化和定制化的问题,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客户,而且借助于小工厂的低成本快速反应,能够实现用户在下单之后的快速交付。这样一种解决方案,必须有人去尝试和探索。
工厂经营中最希望实现的是订单化生产。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,而且尽量减少订单之间的衔接时间,可以让生产设备和人工发挥更高的效率。
这些必须去跟前端的订单,用数据把各个环节结合起来,同时跟后端的供应链结合起来,犀牛智造并不是希望去进入到制造行业当中,而是给制造行业赋能。
首先,从服装制造业提供从需求制造到供应链高效数字化解决方案,打通工厂和淘宝店、阿里批发店之间的关系。
为工厂赋能的本质目的还是增强淘宝天猫上的商家。 让阿里巴巴的线上零售平台有更强的竞争力, 能够在与其他平台竞争中留下更多优秀的商家。
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就是靠服装起家的,通过犀牛工厂试水新制造,意味着 C2M 模式下的各类电商平台正在全面融入工业互联网。
中国的消费正处于从“消费普及 ”到“消费升级 ”,再到现在处于“ 消费分级 ”的时代。
“消费分级 ”核心是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, 这也是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模式,阿里犀牛的 C2M的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方向。
我总结有两大特点:
一、基于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和流行趋势,凸显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。
C2M意思是顾客对工厂,允许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、生产过程中,当消费者无法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时,可以直接下单给企业进行私人定制。
阿里犀牛工厂就是将服装行业平均1000 件起订、 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 件起订、 7天交货。提供小单量、多批次的生产选择,缓解中小服装企业库存压力。
这种模式将消费者规模巨大且相互割裂、零散的消费需求整合在一起,以整体、规律、可操作的形式将需求提供给供应商。从而将“零售”转化为“集采”,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资产、资金周转能力,消除库存风险。
依托销售环节的大数据去推动按需生产,将传统的“ 生产-销售 - 用户” 供应链模式; 演变为 “ 用户需求-销售端反馈-生产-销售-用户 ”的模式,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供给。二、 解决服装行业的用工荒的痛点。
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之一劳动力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丧失。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同时,本就减少的年轻劳动力人口不愿意从事第二产业。 导致制造业成本显著提升,过去的比较优势不断减弱,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服装行业同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一样,是一个苦累且枯燥的行业,每天面对着机器从事重复的劳动,收入不高。 因此愿意从事服装制造行业,乃至整个制造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
如果能借助数字化手段把一个成熟的缝纫工序 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 ,由一些服装生产的小白来完成;又能通过数字化及时调整生产流程, 比如将吊挂衣架自动分配至相对空闲的工位,这样才能提高产线工人的工作效率。这才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痛点。
我们作为制造业“世界工厂 ”地位不再有,意味着什么?
阿里犀牛工厂,一己之力的示范效应,中小企业能学的了吗?
针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,转型升级与赋能的代价有多大,是以牺牲传统为前提吗?
如果改变注定是“ 传统下的蛋 ”孵化出“智能制造2025黑天鹅” ,基因突变的负担要如何解决?
康德说:“有两样东西,我思索的回数愈多,时间愈久,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、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,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律。”
短短数年,世界丢失了许多属于它的本来面目。至于于今天的话题,我想我的态度是不置可否。
当实体经济被虚拟经济摧毁殆尽,互联网巨头又以救世主的姿态来收拾残局,我一点儿都不觉得惊讶。
许多还没有成功的企业应该明白,这个世界上只有时代的企业,决定一个企业最终高度的,并非起点而是拐点,机遇往往都在拐点出现。
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,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,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都一样。
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70 年 “轮回 ” 不断,偶然中有必然。
从看天吃饭到战天斗地,再到尊重自然:一轮回。
从多子多福到计划生育,再到放开生育:一轮回。
从公私合营到国有集体经济,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:一轮回。
一切围绕共同人类的不同商业行为,与不同模式在不断改写。
不过是科学技术工具不断变化的结果,更是当时环境因时因地制宜的权宜之计。
当企业经营要外求,企业管理要内应。
当昨天的道路成就昨天的他,明天的道路成就未来的你。
新瓶旧酒,穿新鞋走老路的要记住上面那些刻骨铭心的教训。
接下来,继续加大自己的资源扩展能力,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个人使用价值的提升,或者说一个人的自我强大,仍然是关键。
每一家企业,都有行业的特殊性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让多数方式方法一刀切,当然不可行。
企业行为引领还是跟从,盲目还是清醒;企业家手段坚持实用而保守,还是采取激进去冒险,全看环境与条件。
成功都是水到渠成,兵败垂成多因处心积虑。
透过现象看本质, 一切依然是“ 赢者通吃 ”的故事,这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。
在混合所有制之下,有猪吃老虎的嫌疑。
在国进民退的现实面前,市场经济暂时失去阵地,有穷途末路走到尽头的困境。其实,许多事从一开始就已料到了结局。
往后所有的折腾,都不过只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,这时间,也不是哪个人就能说了算的。
你说呢?